坚持白话的胡适
2019-04-16 18:26:1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白话与文言,本来各有所长各有所短,但胡适因为自己是提倡白话文的开山鼻祖,所以不管场合,不论需要,不分文体,都坚持使用白话。
他给丁文江做传记,书名不叫丁文江传,而非要叫《丁文江的传记》。
他的儿子出生以后,胡适写诗表白心志:

  
  我实在不要儿子, 
  儿子自己来了。 
  “无后主义”的招牌, 
  于今挂不起来了! 
  譬如树上开花, 
  花落偶然结果, 
  那果便是你, 
  那树便是我。 
  树本无心结子, 
  我也无恩于你。 
  但是你既来了, 
  我不能不养你教你, 
  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, 
  并不是待你的恩谊, 
  将来你长大时, 
  莫忘了我怎样教训儿子: 
 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, 
  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。

长城抗战结束以后,傅作义请他为三十五军的阵亡烈士写碑文,当时白话文虽然已经登堂入室,但一般人写作碑记,还是会使用文言,尤其最后一段,大都会用四字一句的雅言。
胡适却完全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,写就碑文。其最后一段如下:

 这里长眠的是三百六十七个中国好男子!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!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,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!



刘半农去世,胡适给刘半农的挽联也基本上是白话文:
守常惨死,独秀幽囚,新青年旧伙如今又弱一个。
拼命精神,打油风趣,老朋友之中无人能忘半农。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