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在高中生以上军训中恢复操枪训练,考核实弹射击
文武之道一张一弛
古之士君子,必兼文武。
所学六事,无非礼乐射御书数。
乡射礼,在当时,不仅具有重要意义,而且也有实际作用。
乡射礼的主持者,由一德行卓著、尚未获得官爵的
处士
担任,称为“
宾
”。 射位设在
堂上
,箭靶称为“
侯
”,设在堂正南方三十丈远的地方。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圆形的皮制小屏,供报靶者
藏身
之用,称为“乏”。
弓、箭、算筹以及各种射具陈设在西堂。
乡射礼的核心活动是射手之间的三轮比射,称为“三番射”。每番比射,每位射手都以发射四支箭为限。
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教导学生,他自己也是射箭高手,虽然其射术不能与养由基之类著名箭手相提并论,但在当时,也是令人钦佩的高手,所以他射箭时,才会观者如堵。
以古匡今,这个所谓
乡射礼,当然也应该与时俱进。
怎么与时俱进?
个人建议,首先要在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恢复操枪训练,考核实弹射击。
这样说,并不是无事生非,更不是唯恐天下不乱,自古忘战必危,而军训中考验实弹射击,最有助于提升青年少年的阳刚之气,勇武精神。
试看晚清民国,许多学堂学校都配有枪支,实行军事训练,开展军国民教育训练。
恰同学少年中的湖南二师,即因坚持在学生中实行军事教练,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,更锤炼出一批奋发有为、坚忍不拔的有志青年。
北京大学,作为民国最高学府,也有常驻校内的军训教官,其阶级为少将。